编程鸭 > 新闻动态 > 黄磊女儿多多15岁演话剧13年刷屏,见过世面的孩子,到底有多厉害?

黄磊女儿多多15岁演话剧13年刷屏,见过世面的孩子,到底有多厉害?

来源:编程鸭原创 发布时间:2021-08-26 点击量:

图片


前几天,黄磊妻子孙莉在微博放出了几张女儿多多出演话剧《水中之书》,照片中的多多有着少女的苗条温婉,有网友评价多多是“亭亭玉立晚风前,一片清芬透碧天”。

图片

图片


去过现场的观众也评价说,她的台词功底非常好。

图片


今年15岁的黄多多,并不是第一次登上舞台。

黄磊早就说过,从孩子两岁开始,他们夫妇就带着女儿参加话剧,到今年已经有十几年。

细数多多的才能,钢琴、吉他、游泳、翻译、英文……样样精通。

多多在8岁的时候参加真人秀,在节目中就倍受观众的喜爱,颜值高、情商高、学习好。

每一次上热搜,底下评论都是一片赞扬之声。

其实,这跟黄磊和孙莉的育儿观密不可分。

黄磊本身也是不给自己人生设限的人,他经常在自己演艺事业或者歌唱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,调转船头去做老师、演话剧。

他的一生都在做自己,不受外部环境的控制。

因为有这样不随大流的性格,黄磊和孙莉才不会刻意要求多多按照自己所预设的方式去生活,而是尊重孩子的愿意,让孩子选择自己感兴趣的,活出美妙的人生。


多多学习优异不必多言,钢琴、画画、话剧样样不在话下。

7岁写英文剧本,8岁翻译英文小说,10岁给动画电影配音,和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同台交流,也是丝毫不露怯。

图片
多多自己创作、翻译,并配图的英文诗

图片
斯皮尔伯格(左)和黄多多(右)在电影发布会上用英文交流

图片自己创作英文剧本

11岁,登上国际T台走秀,姿态落落大方。

图片

平时,她会弹琴、拼图、做模型,还会下厨烘焙做甜点。

图片
图片
大汗淋漓地做运动,青春又活力。

图片

网友都很震惊:

“我手里的辣条它突然就不香了。”

“美丽又自律,这是什么神仙女孩。”

这清晰的手臂线条,若隐若现的腹肌……

条条大路通罗马,可有些人明明生在罗马却比你还要努力。 

这样的黄多多,很多人尤其是家长,都叹为观止。其实并不是“别人家的孩子”就一定是优秀的,为人父母需要懂得一个道理:给孩子金山银山,不如让TA将自己变成一座“宝山”。

黄磊是演艺圈中出了名的“女儿奴”,但是在孩子的教育上他从来不曾松懈,在他看来,只有通过扎实的学习和教育,孩子才能得到更好的成长。

所以,他努力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,并且鼓励孩子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。

有人说,这是一个“拼爹”的时代。

的确,好的教育,要拼爹拼妈。

拼的不是爹妈的金钱和地位,而是父母本身对教育重视和投入。

图片


然而很难想象,就这么一个样样优秀的可爱小女孩,却常年被热搜下的评论用各种难听的话点评。

图片

每次孙莉发多多的照片,总会有大人对“细节”揪住不放:

“这么小就染头发?”
“怎么小小年纪就打扮呢,太早熟了吧。”

这些话的背后,透露着他们潜意识中对孩子天性的无知、对青少年自我意识的无视。

因为在很多大人眼中,孩子是不需要有“我”,也不允许有“我”的。

图片
图片

在一些父母看来,孩子是不能有自己想法的。如果有,那也是“错误的”,需要被“纠正”的。

他们在内心都有这样的设定:孩子必须怎样、不可以怎样……

只要和他们想的不一样,就是“叛逆”。

就像《小欢喜》中陶虹饰演的单亲妈妈,用极严格的标准来要求女儿,以为能让女儿“完美”地按照计划成长。

可结果,却是让彼此都崩溃,甚至让英子差点跳桥自杀。

图片

其实,每个孩子应该长成什么样子,要由他们自己来决定。

正如纪伯伦说:“你的孩子,其实不是你的。他们经你而生,但非出自于你。”

这一点,小星尤其欣赏黄磊夫妇。

很多人都忽略了,在《爸哪》中懂事的多多,其实也不过是个8岁的小女孩。

图片

会伤心、难过、不舍,会在爸爸面前闹小情绪。

图片

但黄磊和多多一直就像朋友似的相处,从不会“代替”或是强迫她做决定,而是鼓励她自己做选择。

有一次,有人送给多多一只小狗,贝儿想要讨去玩。

黄磊没有直接答应,而是对贝儿说:“狗是多多姐姐的,你应该去问多多。”

真的,对家长来说“微不足道”的的东西,可能对孩子意味着许多。属于孩子的东西,决定权应该在孩子那里。

图片

他更不会把多多当成“孩子”看待,而是会和大人相处一样,和她平等对话。

有次多多说,不想戴着麦克风录节目。

很多父母也许会教育孩子,你怎么这么不听话,必须给我戴上!

图片

但黄磊的做法是,耐心解释,如果不戴观众就会听不到你说话的声音。

更绝的是自己演了一出“哑剧”,龇牙咧嘴一番:就像这样,是不是很奇怪很难受?

多多若有所思,没过多久,就再次把麦克风戴上了。

图片

在黄磊看来,多多是个独立的个体,她可以有她的想法、她的人生。

尊重孩子,他们会按自己的方式长大。

9岁时,黄多多想要打耳洞,孙莉不仅亲自陪着去,还特地发微博:“小姑娘,恭喜你啊,为你的勇气点赞。” 

图片

多多从小爱美,喜欢倒腾口红。

而黄磊不仅不阻止,还在话剧后台,放心大胆地让女儿给自己化妆……

图片

从小在爱里长大的多多,出落得自信阳光。

不仅形成了自己的审美,性格也非常独立。

图片

现在,如非出席活动,多多的衣服都是自己搭配。

甚至还可以自己设计服装。

图片
同为哈利·波特粉,人家随便就能弹出一首《海德薇格主题曲》。

空闲时间,多多还会陪妹妹练琴。

图片

黄磊夫妻鼓励她多看课外书,多多也展现出强烈的文学兴趣,从小时候开始,抱着一本书就能待上一整天。

这个女孩,内心该有多么静谧、美好的小宇宙啊。

图片

黄磊曾经提出一个“惊世骇俗”的观点:“我认为多多在十四、五岁,懵懵懂懂,情窦初开,对一个男孩儿喜欢,这是正常的。”

因为他深信,无论在什么年龄,都有资格体会爱。

做父母的,只需要把她往更好的、健康的方向去引导就够了。


图片
作家毕淑敏说:

“因为见过世界的广阔,你就会知道自己的渺小。”

余华曾在杂文中写过,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中期,沿海地区城市里的人普遍在喝可口可乐了。

可到了九十年代中期,湖南山区外出打工的人,在回家过年时,给乡亲带去的礼物是可口可乐。

因为,他们的乡亲还没有见过可口可乐。

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,中央电视台在六一儿童节期间,采访了中国各地的孩子。

问他们六一的时候最想得到的礼物是什么。

一个北京的小男孩狮子大开口要一架真正的波音飞机,不是玩具飞机;

一个西北的小女孩却是羞怯地说,她想要一双白球鞋。

这是不平衡的生活,区域之间的不平衡,经济发展的不平衡,个人生活的不平衡等等。

然后,就是心理的不平衡,最后连梦想都不平衡了。

仔细想一想,没有见过世面与见过世面的孩子之间,差距是多么的大。

图片

那么怎么才能让孩子见世面呢?

1. 见自己。

在见世面之前,首先得见自己。

美亚说:

“当你看过世界,见过众生,才发现你要见的世面,是你自己内心的勇敢和自信。”

在《朗读者》的一期节目中,请来了李亚鹏。

李亚鹏写给女儿的信——《致女儿李嫣》,也随之公开,所写文字让人动容。

“你带着上帝给予你的伤痕,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,父母和家人为了你的健康成长,殚精竭虑、百般呵护。

但是万万没想到,你用几段小小的视频,自信的笑容,以你自己特有的方式,向世界宣告了你的存在,甚至让我心里最后的一丝不安也完全消失了。

你有得,你有失,嫣儿,我希望你长大了以后可以成为独一无二的你自己。”

是啊,见自己也就是为了更好的见世面。

李嫣见到了不完美的自己,也努力的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。

佛说,明心见性。

我们每个人都要认识到自己的本性,为了更好的去见世面。

2. 见万卷书。

从世俗意义上来说,读书受教育是为了考大学找一个好工作。

从人文意义上来说,读书是为了让自己拥有更深的文化底蕴,了解更多的知识。

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,读书是为了能让自己走更远的路。

那么见世面和读书有什么关系呢?

第一,如果通过当前教育制度考上好的大学,由此我们可以通过好的大学平台接触更好的圈子,更优质的人才,更多先进的知识理念。

第二,读好的书籍可以让我们看到更多不一样的世界,提高思维能力。
书中可以见众生,见世界,更可以见世面。

3. 走出自己的世界。

据观察,很多大学生平日都喜欢窝在寝室打游戏,这个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。

也有一部分人喜欢旅行,后者从网络世界奔向现实,往往更容易与社会接轨。

并且有数据证实,喜欢旅行的人比不喜欢旅行的人要具备更多的谈资。

韩寒在《后会无期》中提过:

“你连世界都没有观过,哪来的世界观?”

让孩子多出去走走,不仅仅是一个阅历,更能让孩子走出自己的世界,拥有更大的世面。

图片

4. 见众生。

释迦摩尼佛在成佛之前是因为在街上看到了很多因疾病痛苦的人,才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些烦恼病痛。

如果他作为太子一直在皇宫中不去看看民间,也不会看到众生万象,更不能有后来的修行成佛。

一个人只有看过了众生万象,世间百态,才可知生活不易,皆有难处,便可知他人之所难,他人之不易,孩子如果从小看过这些现象,极可能拥有一种难为可贵的东西——同理心。

见众生,明白众生相,所以宽容。

高情商不是能言善辩,而是站在他人的角度为之着想,令人心悦。

如果您的孩子正处于一个成长学习的时期,那么请您让他见自己,多读书,读好书,观世界,阅众生。

因为,那些见过的世面,都会凝结成孩子的精神内核。


上一篇:孩子学编程后,能参加哪些比赛,对未来有什么帮助?

下一篇:“双减”时代,学科学习必备的思维能力,你了解吗?

卡通人物

了解更多编程鸭家庭学习中心信息, 请拨打400-666-8049

jiantou
  • 电话咨询

    电话咨询

  • 公众号

    公众号